第295章 李北星身份的转变(6K)(6 / 8)
。
毕竟不是所有货车都配备有制冷装置。
只是这种过水的荔枝不能久放就是,比一般的要容易烂。
鸿启有自己的种植基地,有自己的运输车队,有自己的销售网络,全产业链的好处就在于此。
这是其他只做终端的店铺所不能比的。
就像汽车界的迪子,人人都笑迪子车子质量不行,都是网约车,然而它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中,唯一一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。
它既是品牌生产商,也是供应商,而且是最大的供应商。
其他汽车品牌根本无法做到它这个水平的成本控制,即便是某个号称整合行业产业链的某人也不行。
因此全产业链是一定要做的。
哪怕部分环节做得不如别人,暂时需要跟其他行业品牌合作,也不妨碍一直做下去,只要先做,才能做好做大做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世界上另一个实现汽车全产业链的,是南朝那边的现代。
李启光思考良久,点点头:“可以考虑!”
“当然,我只是举例,具体在销售过程中降多少,怎么降,得由市场部的人来负责。”陈景乐微微一笑。
这是他的短板。
他能在短时间内,可以通过书面形势汲取大量知识,但涉及到实践的领域,就没法拖动进度条快进。
对陈景乐来说,单纯的学习,可比实践简单多了。
他心想:“先学吧,当理论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后,才慢慢实践也不迟,或者学中干、干中学同步进行。就是累了点。”
如果是一般人,想要学好了再干,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。
然而陈景乐学得够快,这个标准对他来说就不太适用。
他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足够的知识,然后再进行实践检验。这样即便不是同步进行也相差无几。
学是开阔视野、更新观念、提升储备,干是开拓事业、自我检验、履行担当。
缺乏实践,最典型的结果就是不事生产只会嘴炮。
不学理论,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、教条主义。
所以两者必须同步进行。
……
“对了,我打算继续以鸿启为调查研究对象,将先前收集到的资料素材,写成论文发表。可以吗?”
陈景乐想到另一件事。
李启光不以为意:“只要不涉及到商业机密部分就没问题。”
陈景乐笑:“放心,我知道的。写好了让您过目。”
谁知李启光很是嫌弃挥挥手:“别来烦我,我事情已经够多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