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五十多岁正是努力奋斗的年纪!(6K(7 / 8)
只卖食物味道。
他是不可能经常在店里看着,只能爸妈在看,所以大概率是只提供部分技术支持,然后通过标准化流程,端上餐桌,让客人们吃到美味的食物。
比如像牛腩粉。
陈景乐可以帮忙把牛腩做好,剩下的煮粉任务,通过制定标准化制作流程,交给爸妈去负责,该下几两粉,该煮多久,一碗饭加多少牛腩,加哪些小料等等,这些都有严格的标准,用标准化去减少出错的可能性,尽可能稳定口味。
只要能有陈景乐做的水平八成,就不愁没有顾客。
核心就是牛腩部分。
一定要陈景乐来负责就行,牛腩粉的核心就是牛腩啊!
粥粉面饭类店铺在岭南地区的地位,就跟某些省份的肉夹馍、胡辣汤、酱香饼一样重要,永远会有人吃,而且每家店看似差不多,实则味道各有差异。
只要比别人的好吃就行。
这样一家店,活下去是没问题的。
至于客源问题,其实是不用担心的!
江北这种小地方,不太需要考虑流量跟曝光,因为只要开上几天,味道好吃,附近的人基本就会知道了。
真正重要的,是产品质量跟体验感,东西好不好吃,定价合不合理。
小城市做餐饮,本质就是熟人经济+极致性价比。
所谓熟人经济,并不是指来吃的都是街坊邻居,而是指熟客,一带二带三是常事。
极致性价比就更好理解了,定价12块钱一份的牛腩粉,跟10块钱一份的牛腩粉,别看差价只有2块,人们对价格是很敏感的,味道差不多的情况下,大家更愿意选择10块钱的。
再就是服务态度,起码做到来有迎声、去有送语。
像某牛展那样,动不动就叼柒客人还这么多人去吃的,陈景乐是无法理解,可能他见识短浅。
站在顾客的角度,他是不喜欢花钱买罪受的。
我到你家来吃饭,不求说多重视,总不能等半天连个搭理我的人都没有吧?
做好以上几点,盘活一家店,应该不难。
如果是刚需餐饮的话,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比如说师院校区,周边没什么吃的,但凡是个摊位或者店铺卖吃的,味道不差,都不缺客流。
大学生有钱,而且舍得花钱,只要好吃,吃完不会疯狂喷射就行。
甚至只要好吃,吃完喷射都认了。
反正他们怂得很,多半会自我安慰是别的原因。
……
陈景乐说了很多。
老爸老妈听完面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