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愿泰山之巅受斩!(2 / 3)

名守军不留,仅用这两万兵士直扑回洛可解燃眉之急。只是……怕罗士信坚持不到虎牢、回洛都破的那一刻,毕竟单雄信回师他就要深陷前后夹击之中,想不死都难了。

杨侗原地下令:“传旨!”

高士廉及身边一众护卫纷纷跪倒,他没有任何停歇说道:“命庞玉、霍世举率军两万,即刻赶往回洛,天亮前,朕要看见回洛仓之粮运回洛阳!”

“诺!”

传令兵领命而去,然而,这个天下却在杨侗眼里如此可笑。

隋朝建回洛、洛口、含嘉仓,其中回洛一仓就有每窖可容五十万斤粮食的仓窖三百,含嘉仓内谷子直至1400年后还能发芽,《文献通考》中更是用了‘隋炀帝大业二年十二月,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,仓城周回十里,穿窖三百’这样的形容。根据科考发现,三仓内窖容更是达到了亿斤,整个大隋有这么多粮食,竟然生生让杨广给折腾黄了,折腾的老百姓没饭吃!

这不可笑么?

“陛下,是不是……”

高士廉想说是不是留下一些人护卫洛阳,可转念一想,整个洛阳外都有王世充替你守着,只要他腾不出手来,外人根本没可能打天上落下来直击洛阳,这才将那番话咽了下去。

杨侗没搭理高士廉,此人随有大才,偏太过孤傲,和皇帝打赌赢了一般人回家偷着乐也就完了,就他敢上杆子要赌注。这才说了一句:“高侍郎。”

高士廉立即拱手施礼道:“臣在。”

“回洛以入我大隋之手,可铸币一事满朝文武依然没有半点音信,你有何想法?”

高士廉尽管脸上没笑,眉宇间却尽是喜悦。他知道这件谁也不敢接手的事早晚落在自己肩上,更知道这件事吃力不讨好且稍有差池就会在国法和民怨中灰飞烟灭,但,这一刻,高士廉展现出的满心欢喜有点让人无法理解。

“陛下,臣愿意操持此事。”

杨侗没想到高士廉答应的如此痛快,盯着他疑惑的发出感叹音:“哦?”

“陛下,这世上有些人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了面朝黄土背朝天,而有些人则在拼命挣扎着想要和这世道理论一番,还有一些人很幸运。”他停顿了一下道:“他们的一生都要在惊涛骇浪里,赢了,便是脚踏风雨归来的勇士,输了,就得葬身大海。有人为此悲哀,怨叹伴君如伴虎、自己无从选择,有人欢呼鼓舞,期盼着即将看到别人永远无法领略的风景。”

“士廉是后者,愿意泰山之巅受斩,也不愿唯唯诺诺一生。”

“好!”

杨侗走过来一把扶起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