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6章李世民感觉到钟的好处(2 / 3)

样的名字,与国子监那《风雅》相比,似乎少了几分诗意,难道是我黔驴技穷了?”

“事实上,依本王之见,无论是格物学院,还是农学院,亦或是其它学院,诸位所做的研究,求真的过程,都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。”

“本王把观狮山书院所讲的与别的书院不同之处,归结为科学。现在你们还觉得,儒家思想很重要吗?”

闻言,许敬宗的心猛地一跳。

不管你承不承认,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。

如果李想真把儒学摔在地上,然后踩在脚下,那反弹的力量会很大。

这可不是许敬宗想要的。

“儒家思想当然重要。孔子曰仁,孟子曰义,我从未否认儒家思想的重要。但是,光靠儒家,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?能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?能提高作坊的生产率?能治好病人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”

“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,无论是大钟,还是未来出现的新事物,都会对大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我们观狮山书院,就该理直气壮的去做科技研究,对自己的制度,对自己的课题,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
一场与众不同的讲座,加起来,也用了将近一个小时。

多年之后,观狮山书院的后人再看这场讲座的记录,便会发现,这场讲座中,隐藏着太多的东西。

这使这更具历史性。

就连后世的历史卷,也将其列为必考科目。

受益最大的朗晴,自然也是名声大噪,成为贞观十四年观狮山书院最出名的人。

因此,钟表研究所在成立之初,就吸纳了数十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,成为仅次于机械作坊的研究所。

当然,朗晴倒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。

相反,李想给了朗晴很多建议,让他变得更忙了。

哪怕临近年关,各大学院都已经放假,可他依旧在所里忙得不可开交。

每一个成功的人,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

而长安城里的第二口大钟,并不是装在观狮山书院里,而是装在大明宫里,这是李世民亲自下令的。

如此一来,朝会开始的时间也就更精确了。

当然,这也是为了让朝堂上的官员们,看到这口大钟的不凡之处。

“陛下,想儿治下的观狮山书院,还真有几分他的风范,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,让人难以想象。”

长孙皇后跟着李世民,登上了大明宫的城墙,仔细的打量着大唐仅有的两座大钟。

“嗯,这口大钟,意义非凡。有了这个大钟,朕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