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4章 港岛之行,势在必行(2 / 3)
。
即便有林火旺的全力扶持和帮助,那些先进的生产线,如何购买和安装到国内来,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。
目前,虽然还在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蜜月期,但是美国对于中国还是非常警惕的。
许多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,都依旧是在禁运当中。
其次,就是中国制造在海外是一点知名度都没有的。
包括一系列的商业化运销网络,也都可以说是一片空白。
这年头中国出口最多的就是粮食和原材料,并且往往都会被那些出口商给狠狠压价,吃亏得很。
我们在国际贸易上,是完全处于一个被动落后和吃亏的地位。
林火旺想要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的这种外贸出口的处境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“林火旺君,请你不要泄气。或许,我们可以走另一种方式,进行曲线救国。
我记得之前美西方对国内的禁运更加严格,我们国内依旧依靠许多爱国的港商,进口到相当多的药品和机械设备的。
现在未尝不能用这样的方式……”
小林惠子一直都知道林火旺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,所以也刻意查阅了大量这些方面的资料,做了许多幕后的工作。
而经过她的这么一提醒,林火旺也想了起来,改革开放初期,我们正是借用港岛的便利,大力在广东沿海地带,开展“三来一补”的政策。
具体展开来说,三来一补,指的便是来料加工、来样加工、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四种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总称。
可以说,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。
主要由外商提供设备、原材料和来样,并且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。
而中方提供的是土地、厂房、劳力,双方以工缴费结算,对企业各负连带责任。
这种贸易形式曾对中国吸引外资、引进技术、促进出口创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快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。
当然了……
上面说的这些重要作用,不可否认,但本质上这还是国外资本对国内的一种价值压榨。
因为中国内地的土地便宜、工价便宜,三来一补的形式,使得这些外资,大大节省了成本,提高了利润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说白了,还是我们国内不争气,要技术没技术,要产品没有产品,最后只能出人出土地厂房,给外国人打工。
最后,在打工的时候,偷学技术,培养工人,升级自己的技术等等。
在改革开放初期,就有不少的老同志,看到这种情况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