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6章(1 / 3)
闻哲心头一震,不禁五味杂陈。
“是!”
“二,你目前要做的,就全力以赴把重大项目锁定,牢牢的抓在手里。那个星云新世纪的项目,要放手一搏!这个项目,可以让你直接进入闾丘书记、横岭省长的视线。会有全国性的影响力!当然,有什么要我助力的,或者其他领导出面的,尽管说。
“记住,在鼎元新区的组建工作上,同唤东同志不要有太多的争执、分歧,不要让明远同志为难。”
“是!我明白。谢谢您。”
“三,尽快拜访安老这些老同志,还有四九城里你跟我去拜访过的那些老人,要多联系。你有一个毛病,就是一头扎在工作上,不能顾及其他。这不行!功夫在诗外,许多事情要靠人事的润滑来推进的,而不是事情的本身。”
“我明白,我会的。”
“好了,闻秀才,你轻松一点。接替我的光向阳同志,德才兼备,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干部。我会找机会,直接同你引见对接一下的。”
“谢谢您的关心。”
闻哲放下电话,坐了下来,把给顾书记写的讲话稿全部删除掉。又把他刚才说的那些话一一打在电脑上。然后往椅子上一靠,仔细品味着顾书记的教诲。
其实,顾书记的话归纳起来,就八个字,“外用儒术、内用老庄。”
这是亘古不变的真谛。
闻哲知道,顾凌风这不仅是在指导他,也是在保护他,心中感激之情激荡。
只有把工作干的漂漂亮亮的,在仕途上搏出一番新气象,才是对领导最大的报答,最好的慰藉。
他起身,从提包里抽出笔记本,拿起笔,把上面收集到的星云新世纪董事长张鹤寿的资料进行归纳。这些材料有官网上公布的、有鹏城长宁商会的马知遥、沈雁容收集的,还有王玉从维多利亚收集的,有鹏城市副市长关劲雄提供的,有同刘易斯聊天时透露的。自从下了要争夺这个项目的决心开始,闻哲从鹏城回来,一直没有中断收集张鹤寿的资料。
张鹤寿有几个“第一”,
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,第一批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,
是第一批考取出国留学的人员,
又是第一批取得国外大学博士人员,
是第一批从体制内辞职,下海创业的人员。
这样的人,经历丰富、知识渊博、阅人无数,虽然已经年近七旬,却精力充沛、目光如炬。所以才有创造性的创立的“星云新世纪”这样的高科技集团公司,并成功在海外上市。
今天唐丽云又从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