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9章 急性子2(2 / 3)
调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必须性。
大概意思是说想让国家持续发展进步,必须要把教育放在首位。除了像科举制度那样遴选精英加入统治阶级之外,还要大力发展普及教育,让百姓都能明理。
切尔卡斯基亲王做为沙皇的首席大臣,受教育水平也不低,当场就反驳了大明使节的说法。加强精英教育他认同,但不认为还要发展普及教育,因为对统治者而言百姓们越聪明就越难管理。
“这是个错误认知,百姓们越聪明不是越难管理,而是越难欺骗,抱着这种想法的统治者不是想管理而是要欺诈。真正的管理者,会把个人利益通过巧妙的方式与百姓利益结合在一起,这时候百姓就不是越笨越好了。”
大明使节的这句话,与眼前的顿河哥萨克首领的表现严重重合了。这么大的族群首领,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如此肤浅和单纯,沙皇和贵族们得有多大能力才能带领国家快速前进?恐怕把腰累断了也做不到,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!
“那、那我们去做什么?”这次塔塔里诺夫听懂了,主要是内容够俗。
鄂毕河以西还有很多土地上没有人定居耕种,哥萨克如果想要更多土地也不会选择那么远的地方,顿河附近就有很多,只要把克里米亚汗国赶走就够了。
哥萨克帮助任何人作战都是需要报酬的,除了金银之外,畜群、马匹、武器都可以。但要是没有这些,那就没得商量了,爱谁谁,谁都不能逼着自由的哥萨克们白白卖命,包括沙皇!
“……打火机是哪儿来的?雪茄烟是哪儿来的?甘蔗酒是哪儿来的?还有枪炮、绸缎、棉布、毛线、钢铁、帆船、钟表等等!
你如果有心去仔细数数就会发现,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些东西了。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大明帝国的工厂,那里的工人就像收割麦田一样每天不停地出产。
然而这些东西远比种田来钱快得多,大明帝国就是靠着贩卖它们才快速积累了国力、训练了大量军队、建造了很多战舰,成为了亚洲的统治者。”
别看塔塔里诺夫的问题只有几个字,解释起来却非常繁琐。好在扎波罗热哥萨克又发起了第三次佯攻,想看波兰人的进攻实况还得等下去,多和老朋友聊几句也无妨。
“……这么容易的话,我们也照样做不就成了?这些年大明工匠没少建厂,听说还要在阿斯特拉罕建个很大很大的毛纺厂。
根本不用战争,沙皇只要花钱多雇一些大明工匠来,教我们的人操作机器,等把东西做出来了,可以卖给英国人、荷兰人,不是一样能挣很多钱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