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亚的使命完成了(1 / 6)
他的声音很低,却清晰地穿过闷热的空气,飘进常小鱼的耳中,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许掠过常小鱼的眼角。
他的视线越过教室后门,望向军校简陋操场尽头那片郁郁葱葱、被阳光映得油亮的橡胶林。那里,阳光在胶乳滴落时反射出细小金光。
他看着这些巴望青年的身影,他们还很稚嫩,眼神却有着岩石般的执拗。
他们在这所由茅草顶仓库、铁皮教室、沙土操场构成的简陋军校里,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与他们的苦难和期望直接相连的、最朴实用的战争知识,打烂“铁王八”的履带、在曲折的街道上打出“冷枪”、利用村庄的一草一木设下陷阱保护父老,逼迫那些趾高气昂的敌军陷入被动的泥潭。
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课程啊,这就叫因地制宜,这就叫入乡随俗。
洞1是何许人也?那也是玄生科技里花重金培养出来的高科技战争人才,人家什么不懂?可是给这帮人上课时,他不拽那些高大上的词汇,不说那些专业术语,反而利用东南亚的地形,以及地方武装的特性,先教给这些人最实用的战争手段。
这就是好老师啊!
洞1的课程没有华丽的词藻,没有复杂的公式。它像一柄刚磨出刃口的砍刀,朴实无华,却直指要害。讲的是生存,是抵抗,是把压迫者施加的痛苦转化为反击的技术。
常小鱼知道,更复杂的战场通信、战略规划、装备维护、后勤保障……这些将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步加入。
这些知识将把这柄砍刀逐步淬炼成精良的战剑,他所期望的,正是这些从巴望村的泥土地里走出来的青年,将来执此利剑,不是为泄私愤,而是去斩断所有像套在底层人脖颈上的、同样的枷锁,为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亿万沉默的底层人,劈出一条公理之路,寻求一份真正的解放与尊严。
他们现在笔下的每一个简陋符号,都是这艰难征途上的一块砖石。
下课哨声响起,学员们轰然起身,板凳摩擦地面的声音刺耳,洞1收起讲义,习惯性地用指关节敲了敲黑板:“今日所讲,入脑走心。活下去,是根基;让豺狼痛,是本事。记住了?”
“记住了!教官!”上百个年轻的声音汇成一股不算整齐、却异常坚定的洪流。
常小鱼依旧靠墙而立,目送着青年们鱼贯而出,当他们经过门口的光影地带时,仿佛感受到了常小鱼的注视,每个人都挺直了胸膛。
直到他们的身影融入操场上踢起的尘土和橡胶林的浓荫里,常小鱼才缓缓站直身体,他走到黑板前,洞1刚用水沾湿抹布擦去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