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6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(1 / 3)

中央选调生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“天子门生”。

如果拿古代的科举对比,考上公务员相当于“秀才”,考上省里的定向选调生相当于“举人”,至于中央选调生那就等于“进士”。

每年招录中央选调生只有寥寥数百人。(由于资料保密,只查到2022年后每年人数在200-300之间,之前的人数应该更少也就一百,甚至更少。)

清朝科举每3年一次,每次录取的进士也就在260人左右,平均下来的录取比例和2005年大致相当。

如此算下来,中央选调生的含金量那绝对比“万足金”还高,用“天子门生”来形容也不为过。

重要的是,中央选调生有其他普通公务员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
第一点,起点高。

中央选调生入职后通常在部委实习一年后,会安排下基层工作两年。

第一年是到村或乡镇任职,挂职村党总支副书记,或书记助理开展乡村工作。

第二年就是在县区级相应机关从事业务工作了,具体工作内容和各省定向选调生工作内容类似。

虽然他们在基层锻炼,但人事关系直接隶属省级或中央机关,与普通公务员的地方编制有本质区别;

第二点,晋升快。

部分中央选调生会被纳入“后备干部”名单,培养目标多为省部级机关或中央部委的核心岗位,晋升通道更受关注。

第三点,资源倾斜与政策保障。

中央选调生享有专项培养计划(如挂职锻炼、导师制)、住房补贴等特殊待遇;

地方对其管理需遵循中央指令,基层锻炼期间仍受上级组织部跟踪考察。

就这么说,只要你成为中央选调生,就算你一路躺平,至少也能走到县处级的岗位。

全国上下几千个县区,省里能把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“储相”苗子放到谷山,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极其有力的肯定,是对他李仕山治下谷山发展成绩的最大背书。

这时,李仕山的目光落在了档案袋上。

他看不到封口处严丝合缝,没有被拆开的痕迹,随口问道:“你没拆?”

陈文斌带着恭敬的笑容,说道:“书记您说笑了!这么重要的干部,人事档案可是机密!当然得由书记您第一个过目!我哪敢擅自拆看。”

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表了忠心,又体现了规矩。

李仕山心中莞尔,没想到一向以稳重务实著称的陈文斌,拍起马屁来也能如此自然圆滑。

于是,李仕山只是笑了笑,不再多言,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