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讶:林黛玉的人物原型是谁--年羹尧之妹(10 / 10)
却正是清代大臣--李维均。在第二回中贾雨村娶了甄家的丫环为妾,这个叫“娇杏“(侥幸)的丫环没多久就被扶作正室夫人,而我们翻开《雍正传》第一百页有:“雍正听了年(羹尧)的话,将他(赵之垣)撤职,改用李维均。李的由妾扶正的妻子,是年羹尧家人(古代指仆人)魏之耀的干女儿“,由此可知,这李维均受恩于年羹尧,且将年家的丫头娶为妾,后又扶正,这与贾雨村是如此相似。贾雨村不也娶了恩翁家的丫环为妾,又扶了正吗?更为有趣的是中的贾雨村先受恩于甄家,后又恩将仇报,在葫芦案中害了甄家女儿英莲(即香菱),而李维均这个曾受恩于年羹尧之人却在“倒年“中扮演了同样角色,“李维均连上三疏,说年‘挟威势而作威福,招权纳贿,排异党同,冒滥军功,侵吞国帑,杀戮无辜,残害良民‘“如此嘴脸真与贾雨村无二!
至于作者,我实不认为是曹雪芹,试问一个要把真实的故事发生的年代都隐藏的人,却怎会把自己的名字如此直白地留在里?一个要将“真事隐“的人,一个借“梦幻“来说“离合悲欢、兴衰际遇“的人,又怎会如此?岂不是自相矛盾?
罢,罢!红楼悲歌曲终人散,而它的人物原型们早已灰飞烟灭,书中所暗写的许许多多的谜还有待解开。而回归主题,林黛玉,这个中的灵魂人物,这个“千红一窟(哭)“的代表,这个一生都用泪、用诗句去反抗的女性,她与其他众多红楼姐妹们早早夭折的命运,正是揭示了作者的观点--在那样的封建制度里,在那样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平等的窒息空间中,美好的生命只会被扼杀!
红楼、红楼,“红“即“朱“,而“朱楼“即皇宫,那本是最最富贵之所,可对那些如花朵般美好的女孩们却是死亡之门。当那身后的宫门一关,这些女子几乎一生都呆在那“不得见人的去处“,“不要多说一句话,不可多行一步路“,哭,不得自由地哭;笑,不得自由地笑。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“,一直熬,熬到成了一堆白骨才能离开,于是女主人翁发出“愿侬胁下生双翼,随到花飞天尽头“的强烈愿望!
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“此句是黛玉葬花时发出的悲鸣,其实她哪里是在葬花,她是在葬人!葬的正是“红楼“里众多被逼死的姐姐妹妹们呀!
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
明媚鲜妍能几时,一朝飘泊难寻觅。
一朝飘泊难寻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