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1章 需要调高频率!(2 / 3)

麻麻全是英文,还带着大篇看不懂的公式。

抬头朝周围望去,7名博士也纷纷点头,呼应吴勇的话。

王霁问:“尝试过最大频率是多少?”

吴勇记忆深刻,对答如流:

“量子态对几个频段干扰最敏感……”

“1khz以下的低频噪声、”

“1到100mhz射频段噪声、”

“4到8ghz的微波频段噪声,”

“所以,我们避开这些范围做实验,最高到10ghz都尝试过。”

王霁见当前频率是8.4mhz,问道:“10ghz实验有没有记录?”

吴勇:“这……我找找。”

一脸茫然,不明所以。

但既然说了要配合,他耐着性子,找出两个月前的记录。

指给王霁看:“有效冷冻时间只有123微秒,还不如九章5号计算时间长。”

九章5号量子比特相干时间达到152微秒,如果缓冲池粒子相干态短于这个值,缓冲池就没有任何价值了。

王霁将时间帧回退到临界点,仔细观察屏幕参数。

掌握度逐渐提高。

直到超过80%……

缺陷提示划过——

“恒定电磁频率过低,不足以有效冻结粒子,相干时间无法延续。”

很明显,10ghz频率还是不够高,达不到冷冻的要求。

王霁问:“能否调更高频率?”

吴勇面露难色:“这……”

朝周围望去,7名博士都摇摇头,显然对这个意见不看好。

吴勇解释道:“超过10ghz的话,可能影响超导谐振腔,导致谐振腔额外能量耗散,影响量子信息存储时间。”

一位博士补充道:“还有,超导放大器对更高频噪声敏感,可能会导致放大器饱和,降低信噪比。”

另一位博士补充:“混频器对10ghz以上高频也敏感,会产生虚假频率分量。”

王霁连连点头:“嗯……”

一句都没听懂。

这帮学术狗真不说人话。

听上去,似乎是其他子设备对高频信号敏感,最好不要提高。

吴勇见王霁若有所思,又指向他手中论文:“google的研究也有频率范围,太高的频率显然是不合理的。”

王霁忽然开口:“能否做个实验,增加到20ghz试试?”

“这……”吴勇很是为难。

赵楷给他的任务,没有这项。

实验要提交申请,因为每次实验都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