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10年内有望搞定脑机(2 / 3)
突触可塑性机制建模时,用了相对简化的标准stdp规则,但视觉系统会按对比度做依赖调节……”
“第四,对不同神经递质系统的调控作用,模型没做区分,当信号注入时,设备无法适应宿主疲劳状态……”
又是足足39个问题!
40多分钟又过去了……
不知不觉,会已经开了1个半小时。
沈月、小雪发现,一个团队见面会,开成了代码review会。
被review代码这帮人却恭恭敬敬,跟学生一样记笔记。
她们的观感没错,对于吴浩团队而言,这个会是大师指导会……
他们很想提问,但看到后边有一连串问题,实在舍不得打断。
等王霁喝水的功夫,吴浩终于小心翼翼问:“王总,您是不是投稿了很多核心期刊论文?还没刊登么?”
脑科学中心研究处于世界前沿,所有相关论文吴浩都是看过的。
但完全记不得今天提的内容。
更没听说过王霁这个作者。
只有两种可能——
要么刚投稿,还没刊登。
要么憋着没发表,准备放大招。
王霁笑道:“没投稿,只看过一些前沿研究,具体不能说……”
吴浩登时会意:“我懂了!您是投资过其他团队……”
见王霁比划了个嘘,立刻捂住嘴,连连点头。
似乎猜到,是从国外弄到的技术。
这是许多公司弯道超车的法宝。
倒不是抄袭,而是眼界足够宽,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团队,各自都有一些尖端成果,拼凑成了整体。
如果国外公司已经有完整成果,早就商业化了,根本抄不到。
吴浩喜不自胜:
“这些研究太有价值了!”
“绝对超出这个时代5年……不,超出10年以上!”
“我有种醍醐灌顶、豁然开朗的感觉,思路一下子活了!”
“原本我们的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,感觉至少20年才能突破……”
“经过您的指导,我感觉,10年内真的有望搞定脑机啊!”
不止是他,其他人脸上都洋溢着跃跃欲试。
跟欢迎会时的拘谨完全不同,一个个摩拳擦掌起来。
沈月、小雪、宋默都在现场,由于王霁讲的太专业、太枯燥,插不上话,只隐约看出王霁代码能力很强。
听到吴浩的判断,都惊呆了。
沈月、小雪异口同声问:“10年内真的可以解决?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