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大明天朝的评述之七(3 / 4)
何肯定,他们便一定能破关而入?或者不会提前入关?
参与辽局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损失,但是有两点收获即足够,其一锻炼队伍,战争是最好的练兵场,只有在残酷的战争中,队伍才能成长起来,广东水师是在与同行(海盗)、朝廷、红毛的战争中走过,成为威武之师,陆军却并没有这样的经历,而同建奴、流贼争夺天下,却必须在路上取得军事胜利;其二,真正地了解建奴的虚实,四百年前,没有电话、飞机、网络,信息的交流极为困难,只有亲眼目睹,亲身体会了建奴的长与短,强与弱,才能有的放矢地与之周旋。
至于向朝廷提供帮助,自然也有争取时间,做准备的意思,而且是拖得越久越好!
其四,关于一些波折。
比如齐振华的死。
洪承畴会有心借刀杀人,除掉祖大寿——尽管最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难道他人便不会如法炮制置齐振华于死地?
政治需要的是平衡,陈、齐、姚三人创业也是如此,保持均势,大家才能够和平共处,任何打破平衡的做法都是可怕的。
齐振华有心将三家的产业经营成齐家一家之业,难道旁人便会坐以待毙?统一军权是作战的需要,但不是政治的需要,如果大家仔细看便会发现,军中要职都是齐振华的人马,这种局面发展下去,陈家、姚家如何能不忧心忡忡?
这实际上也是****和民主的冲突,如果齐振华是主子,其他二人是奴才,那么事情简单,大家为齐振华效忠,但问题偏偏是,他们三个是平等创业的合作者,并不是主仆关系,因此,齐振华试图打破平衡的做法——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,在其他两家看来,都是可怕的。
只有他死,才能重回平衡,平衡之中,大家才能求同存异,共同发展。当然,平衡还会被新的不平衡所打破,那时候又需要另一次政治洗牌。政治便是这样循环往复,遵守规矩,才能长久发展,任何破坏规矩的人,都会遭到旁人的惩罚!
郑芝龙是一家之主,作为领导者,他深深地明白粤党的内部矛盾,甚至可以说,齐振华的死也是意料之中,因此当齐经国试图与他议和的时候,尽管考虑到其中有诈,但仍然犹豫不决甚至希望能够以和。显然,从他的角度,怎么看着都像是姚世贤是借刀杀人,让他们两家拼得你死我活,因此,战,对于齐经国、郑芝龙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。
但是他的错误在于,他没有想到,作为齐经国,他在避免两败俱伤的同时,还需要尽快建立军功以稳住他在军中的地位。同时,他也看清了姚世贤和齐经国处理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