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1、屯粮(2 / 3)
钱的法子,可是要踩着大启的红线?”
梁利敞声而笑,颔首道:“李兄快人快语,我也不与李兄兜圈子。红线是会踩,但是我可保证李兄安然无恙。”
李墨白回身落座,“银子没人嫌多。要想赚大钱,就得铤而走险。”
“梁兄不妨说说看,是怎么个赚钱的好路子?”
梁利凑近他一些,压低了声音道:“不知李兄可知道前年南方闹得粮灾?”
李墨白浅浅点头,“略有耳闻。”
他何止是略有耳闻?
那一场粮灾,闹得百姓名不聊生,许多边远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。
朝廷为了震灾,库银与存粮更是损失惨重。
梁利继续道:“那你可知那场饥荒粮灾,我从中牟利多少?”
李墨白摇头,梁利伸出一个手掌,“这个数。”
李墨白猜测道:“五万两?”
梁利点头,很快又摇头,“是五万两,不过不是白银,而是黄金。”
这番话,便是连李墨白这个皇帝都要在心里直呼好家伙。
五万两黄金是什么概念?
这已经抵得上从前外境三国一年缴纳的税银了。
“五万两黄金?所以,你屯了粮?”
“聪明!不过不是我一个人屯,那场粮灾,可说就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。”
提及此事,梁利十分自负且骄傲,“这些年,只要是路过梁都的商贾,我都会亲自接待他们。”
“而我跟他们提及的也都是同样一件事。那就是让他们在当地,用寻常价格将米面收购回来,囤积起来。”
“久而久之,囤积的人数多起来,粮食不够用了,百姓们自然就会疯抢。”
“这个时候,这些粮食再分散出去,以正常价格的数倍分批卖出。那么这些屯粮的商人就都能赚得盆满钵满。”
“这样互惠互利的事,相信李兄没理由会拒绝。”
李墨白颇为震惊。
屯粮是十分容易被发现的,如果屯粮的吨数少可能还不会被察觉,但是一旦量大起来,当地的官员肯定会彻查此事。
梁利明目张胆在南方做这些事,为何朝廷会不知道?
李墨白试探道:“这事要是被朝廷发现,可是杀头的死罪。”
梁利摸了摸自己的脖子,调侃道:“那么李兄见我的脑袋现在掉了吗?”
李墨白:“你有关系人脉?”
梁利点头,“还是通天的大关系。总之只要李兄肯跟着我干,我保管你两年之内收入翻倍。”
通天的大关系?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