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之吾辈爱自由(55)(8 / 9)

人不中二枉少年:……清政府真是绝了,真是烂的根里了,已经没救了!这算啥?处理干实事的官员,然后把尸位素餐的蠹虫当做忠臣?】

乐景心头划过一丝讽意,言简意赅回答:‘所以,活该被推翻。’

作者有话要说:郭嵩焘,中国首位驻外使节,在出使英国以来,六十多岁从头学习一口流利英语,帮华人打官司,帮华人撑腰,在国内却被骂做汉奸走狗,士子讥讽他: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”

以下摘自百度百科:

光绪三年(1877年)七月时,郭嵩焘与守旧顽固的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发生激烈冲突。刘锡鸿暗中对郭多加诋毁,指责郭嵩焘有“三大罪”:

“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,即令冻死亦不当披。”

“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,堂堂□□,何至为小国主致敬?”

“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,仿效洋人之所为。”

刘锡鸿还公然在使馆中扬言:“这个京师之内都指名为汉奸的人,我肯定不能容下他。”并又密劾郭嵩焘罪责“十款”,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。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,不仅是鸡毛蒜皮,而且都合乎国际礼仪,并可印证英人所说郭为“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”的称誉无误。国内顽固派亦强烈响应,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“有二心于英国,想对英国称臣”等语。

光绪五年(1879年),郭嵩焘与继任公使曾纪泽办理完交接事务后,黯然回国,称病回籍。[15]五月五日乘船抵达长沙。由于湘阴发生守旧排外风潮,形势颇为紧张;连用小火轮拖带木船到省城都受到长沙、善化两县的阻止,大骂郭嵩焘“勾通洋人”的标语贴在大街之上。尽管郭嵩焘钦差使臣的官衔暂时尚未解除,而自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对他傲慢无礼。

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郭嵩焘病逝,终年73岁。?

他去世后,李鸿章曾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嵩焘立传,并请赐谥号,但未获朝廷旨准。清廷上谕再次强调:“郭嵩焘出使外洋,所著的书籍,颇受外界争议,所以不为其追赠溢号。”

郭公一心为国,却被清廷和百姓视作的汉奸走狗,含恨而终,身后骂名滚滚。

感谢在2020-06-0823:59:02~2020-06-0923:58: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:不想翻身的鹹魚、134868302个;25423836、41905282、梓落、东酋、月下4214、糖人猫、脆饼、wen、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