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2章 李如松不乐意了(3 / 4)

能让他这么折腾!我得给陛下上奏!”

吴先生闻言大惊失色:“将军!万万不可啊!老国公是奉旨行事,您若上书阻拦,岂不是质疑圣意?更会伤了父子之情。”

“您在蓟门,手握重兵,拱卫京畿,这才是保我李家一世恩荣的根本!您若去了朝鲜……”

“你懂个屁!我爹能干,我李如松干不了?他能总督朝鲜,我就不能?下去!”

吴先生见李如松心意已决,且正在气头上,知道再劝无用,只能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,躬身退下。

年轻人说干就干,跟老爹的回信没有写,反而是开始写奏章了。

他憋着一股气,言辞间充满了对父亲年迈、精力恐有不济的担忧,以及作为忠君爱国、正值壮年的李家长子,理应勇于承担陛下重托,为父分忧,为国效力的“赤诚”。

他强烈请求陛下收回成命,改派他李如松前往朝鲜担任“总督朝鲜练兵事务兼理备倭军务大臣”。

并保证定能比父亲做得更好,练出更精锐、更忠于大明的朝鲜军队。

奏疏写完之后,立马发往京师。

两日后的乾清宫中,朱翊钧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云南土司纠纷的奏疏,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。

冯保轻手轻脚地奉上一份新到的奏章:“皇爷,蓟镇总兵官李如松,加急奏报。”

“李如松?”朱翊钧有些意外,接过奏章展开。

起初,他看得还算平静,但当看到李如松“委婉”地指出其父年迈、精力恐有不济,并开始自荐时,朱翊钧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。

越往后看,他脸上的表情越是精彩,从最初的意外,到错愕,再到最后……简直是啼笑皆非,甚至有点麻了。

“噗……”朱翊钧终于没忍住,轻笑出声,将奏章递给一旁侍立的冯保,“冯大伴,你瞧瞧,李如松这小子……倒是有趣得很呐!”

冯保恭敬地接过,快速浏览一遍,脸上也露出了古怪的神色,强忍着笑意:“陛下,李将军一片孝心,忧心老父身体,倒也情有可原。只是这自荐……未免有些……有些心急了,不像是担心其父,倒像是跟他老爹做起了切割……”

冯保也说到了根子上。

一开始,就表明自己老爹不行的态度,他以后在朝鲜犯事,我可是劝了。

朱翊钧站起身,踱到窗边,望着外面深秋的景色,摇头笑道:“李如松,勇则勇矣,忠心也毋庸置疑,他李家世代受国恩,他更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军门虎子……”

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深邃:“但他爹李成梁……不一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