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5章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(5 / 6)

你有什么感想?”

阿森稍微思考了一下,随后说道:“孩儿看了孝桓帝记感触良多,但主要有三点。

其一,汉桓帝的本意,是在消灭大将军梁冀这种跋扈臣子后,想要以宦官、外戚、士人三股势力来平衡朝堂,以达到皇帝能摆脱权臣桎梏,掌握国家之目的。

只可惜,他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,以至于提拔完宦官和外戚之后,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分给士人了。

导致士人以为皇帝还是只宠信外戚和宦官,不肯为他效力,三权鼎立还没实现,就先缺了一条重要的大腿。

其二,汉桓帝心智不坚,易怒冲动,士人不愿意为他效力,他应该更加礼贤下士靠近士人,拿出更多好处来笼络。

可汉桓帝却意气用事,以此处罚士人,导致皇帝与士大夫更加离心离德,最终引发党锢之祸。

其三,汉桓帝没有识人之明,所重用的外戚碌碌无为,根本起不到助力的作用,所用宦官则皆是奸诈恶徒,以至于朝政更加败坏。

儿以为,有此三点在,汉桓帝注定难有作为。”

大佬森说完,自觉已经把汉桓帝总结、剖析的非常清晰了,于是用一种孩子期待父母夸奖的眼神看着莫子布。

但莫子布却摇了摇头,“这三点确实是汉桓帝非常大的错误,但并不是最致命的,为父认为,汉桓帝最大的问题有两点。

第一,他寿命太短。咱们可以看出来,汉桓帝并非昏君,也有心励精图治,可是他三十六岁就驾崩,让一切都成为了泡影。

你说的这三点问题,其实是可以解决的。

因为汉桓帝随着年龄增长,经验与见识也在增长,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,活到五十六岁,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。

第二,汉桓帝只着眼于朝堂,完全在耍弄权术。

对于帝王来说,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,譬如大明世宗皇帝一样,满身的心眼,全都在搞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。

他们没有看到,在他们操弄权术,搞什么外戚、宦官、士人共辅朝纲,今日你得势,明日我上场的时候,全天下的子民,正被这种激烈的朝堂变动,害的生不如死,家破人亡。”

莫子布说着,指了指唐太宗的神像,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太宗文皇帝真乃千古一帝,能在一千多年前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教训。

帝王统御天下,在道,而不在术。

你一定要记住,对于帝王来说,权术只是小道,当一个君王把全部精力用在跟臣子玩弄权术,搞什么平衡的时候,就是他最失败的时候。

一个真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