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4章 愿我同胞,勿忘过去(4 / 6)

实际上还有两个人给陈光耀托底,一个是原辽宁巡抚,现在的行(暂代)东北使司权的李潢。

此人是乾隆辛卯恩科(1771)二甲第十一名,莫子布重拾山河的拿下南京之前,当时全天下都观望,他便敢扯旗喜迎大虞王师,相当不简单。

另一个就是全权负责沈(阳)-鞍(山)-抚(顺)煤铁特区专办钦差兼复兴公司东北分区总裁官的和珅,东北的工业开发,基本就是和珅在莫子布指示下进行的。

有这两人托底,陈光耀自然可以干的不错。

可是到了西域与河中,则更侧重文治,又没有李潢和和珅来给陈光耀打下手,陈光耀确实有可能干不好这事。

但这下就尴尬了,李献文不想干,陈光耀干不了,唯一还能干,有资历的,就只剩下了陈联和林乔荫两人了。

可是这两人中,越国公陈联目前是南洋使司总理大臣,根本不能动。

而林乔荫作为第一个投靠莫子布的大陆士人,目前就任东洋使司总理大臣,不但要替朝廷控制东洋的几百个镇藩,还要统筹他们出人出力开发北美,也不能动。

而且林乔荫本来是有资格做丞相的,就因为要镇守东洋才特意调动了,实在没有理由让人再去西域和河中当牛做马,那也太不给‘老实人’活路了。

本来还有个皇帝着重培养的陈秋泽,但这家伙胆子太大了,在汉川(下缅甸)搞出了那么大的事情,现在肯定是不能用,也不敢用了。

哦,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,那就是原本先当内廷枢机大臣,后当外朝首辅大学士,现在是广东、广西、广南三广联合煤铁专办钦差兼广州太学山长的林通。

想到这个人,连一向能容人的罗芳柏,都暗中摇了摇头。

林通的能力,肯定是够的,但他当年因为陈秋泽瞒报事件下台,实际上是一场有默契的政治阴谋。

当时皇帝依靠林通,一把手捏住了内外朝,权力甚至比乾隆还要大。

但同时,皇帝又需要放出一部分权力,换取各阶层一致出钱出力,迈入半资本主义。

于是,几乎是所有官员一起,极为默契的把陈秋泽之事,从不上称没有三两重,直接上到称上,来了个一千斤都打不住。

然后借着这个机会,把皇帝家生子出身的林通,给赶出了核心层。

莫子布自然也想到了林通,但他在心里叹了口气,也没有提,因为林通当初被罢免,也是跟他交过底的。

因为除了他是皇帝最好用的鹰犬以外,确实有大量觉得自己不得志的野心家来投靠林通,而林通为了帮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