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种田(4 / 5)
也属于正常。
大多数同事肯定了白莫邪的猜想,被野生动物吃了,就是天神收走了,这是某种万物有灵信仰的残余。而有些有农村背景的师傅,则给出了实用主义的解释——逢年过节,附近村民甚至农村合作社都会做一座种子塔搬神殿来,至少半人高,而城里就只是做做样子而已,一堆碗种子都很少见。
农村人都知道,这做法其实是一种农耕保险措施,无论丰年旱年,都要拿出一些种子放在神殿里斜墙下,说是供奉了,实际上是为了在遇到什么灾害,田地尽毁的情况下,可以来神殿这边取回种子去补种,不至于鸡飞蛋打全完蛋,无种可复耕。
虽然随着社会进步,农村合作社开始预备种子了,但所有农人都还没放弃这种风俗习惯,反而带动着官方机构也跟着一起搞起供奉来。
这种灾害应对补救保险措施,在工业城市里自然用不上,就流于形式,宗教意味更加纯正。
而非城市地区,古代的时候这一块,沿着卡德河岸边耕作,容易遭洪涝,到神殿里供奉种子塔就成了十分重要、十分实用的祭祀仪式。
神殿建筑一般建在一片地区的最高处,结构坚固干燥,还有专职祭司在神殿里算是看管,作为备用种子存放库,十分适合。
话题气氛被白莫邪炒起来,同事间侃起大山,就用不着白莫邪再多嘴什么,有耳朵在一旁听着就好了——
据说古代的卡德拉西亚城,小小的港口之外的区域是大片大片平整的耕地,看年份,有大涝的,有地震过,也有风调雨顺的,那个时候,山里的神殿香火比现在旺。后来有了梯田技术,人们就往南边迁徙,去开垦肥沃丘陵了,毕竟时不时洪涝一下,没人受得了。
而随着人们的离去,田地荒芜,失去治理,涝了几次后,大地恢复原貌。
桑田沧海。
就留了个小港口市集在河边,时不时被水泡一下,待到大水退后到也没什么大碍。
到了南边开发了地势高的区域后,少了一项天灾的反复折腾,山里建筑山寨也防备了古代战乱波及,农作物产量大增,人们日渐富足,对于种子塔被动物啄食,也就日渐放任自流了。
没错其实这边古时候对于供物看管,比现在严格的,看到了会驱赶野生动物,种子塔的包裹也会更加严实……只不过老大一座塔,动物毕竟不是人,不可能搬走,一群鸟雀吃饱也就消耗掉那么一撮。
在白天人流密集的时候,野生动物自然不可能肆无忌惮,而到了晚上小动物们也看不见东西要睡觉,所以它们的用餐时间基本上就是天刚亮,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