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 核动力驴模式,启动!(43K)(2 / 6)

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
陈景乐猜测大概率是没办法,最明显的表现,都3月份了,家里还在为静电问题而困扰。

活了31年,没见过这么邪门的情况。

这里可是闷热潮湿的岭南,动不动湿度90%以上的地区,结果天天被静电电,都整出静电ptsd了,摸门把手之前必须得先放电。

“再一个就是水利设施问题。”

跟在陈景乐旁边的年轻驻村干部忧心忡忡:“其他地区不清楚,横塘这边的农村,基本还在沿用上个世纪50、60年代建造的水利设施,甚至很多都拆除或者荒废了,又不修新的。以前想要从运河运水过来,可以走人工高架水渠,可现在很多地方的高架水渠都拆掉了,又没有新的水利工程代替。

想要从运河引水过来我们新杨村,要途径黄窑、新竹岭、狗崽围、鸡乸兜四条村,才能到我们这里,但凡他们几条村这里开一个口那里开一个口,都不可能有水流得到我们这边。”

新杨村不大,水田不多,主要靠种植甘蔗、土豆、红薯等为生,而鸿启则是村民们最大的合作商,一直以来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
这位驻村村官是去年才来的,平时村里虽然各种鸡毛蒜皮事情不少,本以为已经适应基层生活,但这么严重的情况还是第一次,顿时手足无措。

陈景乐听得一肚子火,想骂人,但又不知道该骂谁。

有的地方道路年年修月月修,有的地方引水渠塌了,都没人管一管。

说到高架水渠,他老家牛角岭那边,情况同样差不多。

以前的高架水渠通通拆了,问题是这些水渠明明还在使用,且并不影响周围道路的修建,不知道为什么要拆?

如果说有新的水利设施替代,那无话可说,问题是没有!

再就是很多地方修路,直接把原来的引水管道堵住,村与村之间、村内水渠直接荒废。

你说这干的什么事?

等村里山塘水库一干,水还从哪里来?

水都引不来,种个毛的地,真以为无人机解决一切啊?!

忘了90年代村民争水械斗闹出人命的事了吗?

再一个,整个江北地区很多种植户,不管是经济蔬菜作物,还是果园种植,都还在用传统的落后纯人工种植方式,连普通的滴灌设备都没有。

问就是弄那个太浪费钱,没必要。

全靠老天赏饭。

陈景乐印象中20年前就是这样,20年后还是这样,外面科技日新月异,唯独这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,一时间气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